热门搜索: 相声  越剧  招聘  京剧  郭德纲  豫剧  经典  河北梆子  十二  粤剧 

通渭皮影戏演绎人间百味和刀光剑影

   日期:2020-11-24

“咚咚锵,咚咚锵……”天刚擦黑,伴随着一阵铿锵急促、节奏明快的锣鼓声,皮影戏开场了。村民们拿着手电,扛着木凳纷纷占领“有利地势”,尔后津津有味地观看这一古老的地方戏曲(牛皮影娃),一时间,光影里呈现出刀光剑影和人间百味……这便是民间皮影戏场景的真实写照。作为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,千百年来,皮影戏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,度过了许多欢乐美好的时光。

通渭皮影戏,又称“灯影子”或“影戏”,是一种综合性的传统艺术,属于傀儡戏的一种,主要流传于甘肃定西市通渭县一带。通渭皮影戏主要通过用灯光照射牛皮做成的人物、动物、景物等图案,形成或活动或静止的画面,以展示情节,表演故事,上演剧目以历史剧本为主,唱腔以“影子腔”为主,可唱全本戏,也可唱折子戏,深受群众喜爱。

影子腔也称灯腔、灯影腔,是通渭皮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唱腔,是秦腔融入通渭道情小调风格的特殊演唱形式。腔分顺音、花音、二六式(快慢节奏)、滚白(散牌,又说又唱)、浪板(众和)等,灯腔唱词整齐,委婉、雄浑、快节奏,粗犷豪放又不失婉约。所用乐器有干鼓、报鼓、大小锣、弦子、扇子(钹)、磬、板胡、梆子、二胡、底胡、甩子、唢呐、瓦(竹质,类似梆子,成定余的复兴社皮影团特有)等。

清乾隆时,皮影戏就在通渭盛行,刚开始曲牌不多,音乐单调,人物性格单一,是忠是奸、是真是假、是对是错一目了然,其中的道德宣扬就是人们日常生活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。通渭皮影戏与其它地区略有不同,具体体现在:唱腔板式由原道情发展为慢板、流水板、飞板、道情、散板等五大类十三个板式,均以粗犷雄浑见长。表演中,“人物”上下场主要用“送板”和“栏板”;影人采用粗刀刻制,色块大而显亮;影人的头梢位置前高后低,额面宽阔等。

通渭皮影戏 

通渭皮影戏剧目题材广泛,传统节目以戏剧、故事为主,擅长表演民间寓言、神话、幻想性、夸张性的题材。它广泛吸收戏曲、民间小调等营养成分,圆润甜美、独具特色,唱腔、道白全用地方语言,剧中几十个人物“你方唱罢我登台”,高潮迭起,不少血战疆场的打斗场面惊心动魄,犹如千军万马鏖战疆场,令观众如醉如痴。

通渭皮影戏“借灯显影,配以演故事”。皮影戏一般在夜间演出,艺人以小杆操纵影人、道具,借灯光投影在白布或白纸制作的“亮子”上,有时白天利用日光斜射投影演出,称“日影子”。皮影戏通常情况下,每班有演员五六人,人人连奏带唱。年头节下,农闲时节,皮影艺人走乡串户,辗转演出。借着煤油灯的光影,帝王将相、神仙鬼怪、公子王孙、才子佳人粉墨登场,无论是威风凛凛的将军,还是唯唯诺诺的县令,或坐行,或打斗,举手投足,栩栩如生。

通渭皮影曲调有鲜明的地方特色,音乐和文字朴实无华,纯净朴素,爱憎直露,或粗犷豪迈,或婉转细腻,是民众性格的真实流露。和很多传统技艺一样,通渭皮影的传承交流和音乐唱词大多是口口相传,音乐和剧本都装在艺人的脑海里,板式曲调均为口授背记,只有一部分剧本手抄传流。

通渭的皮影道具小,演出方便,且不受场地限制,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。在过去电影、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,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,因此,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,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“一担挑”艺术。作为一种民间艺术,通渭皮影戏剧情故事一般都比较曲折生动,风格质朴明朗,简洁风趣,为群众喜闻乐见,具有较强的群众性。

 
 
 
更多>相关信息
最近更新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联系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