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搜索: 相声  越剧  招聘  京剧  郭德纲  豫剧  经典  河北梆子  十二  粤剧 

山西二人台

   日期:2020-11-24

近年来,在草原明珠乌兰花镇的哈萨尔广场、卫井社区广场等几大广场,每年的端午节后至中秋节前这个后山地区阳光明媚、鲜花盛开的时段里,活跃着一支支自发的二人台表演队伍,虽然没有舞台,但观众一围一大圈,一些热爱二人台艺术的中老年人,在乐队的伴奏声中一展歌喉,唱起婉转动听的《走西口》、《打连成》、《五哥放羊》、《挂红灯》等传统节目,红火热闹,这些原汁原味的本土演唱活动,吸引了不少中老年人的眼球,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中老年人的文化生活。一些社区活动室,自娱自乐的二人台表演活动热闹非凡。广场的二人台表演活动、社区活动室的二人台表演活动,和跳健身舞、民族舞、现代舞的中老年活动,成为乌兰花镇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
近年来,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,四子王旗的几支民办二人台剧团活跃在农区乡镇,为乡亲们送去了丰富多彩的二人台节目(有传统的节目、有新编的配合形势的小歌剧等)。这几支民办二人台剧团都配备了演出车,每到一地,把演出车的折叠部分打开,就成为一个小舞台。人靠衣裳马靠鞍,有舞台、有现代的音响设备和灯光、有高科技的布景,再加上精采的表演,演出时的舞台效果一下子就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。 近年来,四子王旗春节联欢晚会、《守望相助好家园》农牧民文艺会演,节目中都有二人台的一席之地。 后山三件宝:“莜面山药大皮袄”,体现的是物质层面的。可以说“二人台”是后山的第四宝,体现的是精神层面的。 过去的二人台,主要是牛羊倌、小长工、小市民,行自我娱乐时,创办起的小班玩艺儿,一直是业余不脱产的,每逢过年过节、天阴下雨时演唱。过去的二人台是遍地开花,差不多每村都有唱二人台的,一直保持着奶茶、莜面、山药蛋、大皮袄的地方风味儿。 过去的二人台,不唱帝王将相争江山夺社稷的大戏,不演奸臣害忠臣、小姐戏相公的大戏,专演下层社会平民百姓那些稀奇古怪、日洋的生活琐碎。

山西二人台 

过去的二人台,不走戏曲的台步子,不伸戏曲的云手兰花指,有戏曲没有的表演艺术,是颇受群众欢迎的、地方风味特浓的民间小戏,已有百余年的历史。 关于二人台的源流,有很多说法,权威的一种是:清朝中期,在山西省的河曲县、保德县一带的农村里,逢年过节便有一些艺人踩着高跷在麦场上边舞边唱。这支被当地人称为“混玩艺儿”的队伍常去村中大户人家门前扭秧歌,大户人家会以食相待,即所谓“拜大年,吃大户”。吃完本村的大户后,艺人们再到邻村“吃大户”,这便是人们公认的二人台的雏形阶段。 清朝咸丰年间,山西省内自然灾害频繁,有“河曲保德州,十年九不收”的说法。在朝廷放宽到塞外垦荒的政策背景下,广大贫苦农民和一些木匠、画匠、裁缝、鞋匠便成群结队到内蒙古揽工谋生。

经典剧目《走西口》,就是这一段历史的生动反映。 “男人打短工出口外,女人下荒滩挑苦菜。”出到口外的男人们将山西的“混玩艺儿”曲调带到内蒙古沿村逐户演唱,其间又与当地的民歌小调结合,变得丰富起来。为了演出方便,节目一般是两个人,即一生一旦或者一丑一旦(也有的称滚边儿的、抹粉的两个行当)。因此便有了二人台的叫法。

二人台发源于山西,发展壮大在内蒙古,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儿碰撞、融合的产物。人们通常以呼市为界,将二人台分为东路和西路。西路二人台最初叫“蒙古曲”(通常所说的二人台即指西路二人台),在某些曲目的演唱中,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唱词“呀得儿依呀塞拜诺”,而“塞拜诺”便是由蒙古语中移植而来。这种唱腔被称作“风搅雪”,是蒙汉结合的直接例证。 如今,二人台流传于山西、内蒙古、陕西、河北等省区,流传过程中分别吸收了当地的一些特色。一曲《走西口》唱遍晋、蒙、陕、冀,有着不同的味道。前些年,山西电视台《走进大戏台》栏目,还组织过晋、蒙、陕、冀二人台大赛,参赛选手各显风采,集中展示了二人台的精品节目。 (本文的二人台源流部分,参阅了《北方家庭报》2004年11月2日第5版的相关文章)

 
 
 
更多>相关信息
最近更新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联系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