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搜索: 相声  越剧  招聘  京剧  郭德纲  豫剧  经典  河北梆子  十二  粤剧 

梁献君:曲胡——我的痴爱

   日期:2020-11-23

我1963年出生于汝州市城北肖庄村,我能记事的第一印象就是家里天天都有拉拉唱唱。后来村里、学校都组织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,两个宣传队各排各的戏,无形中都在暗暗争高下。而我自己自幼痴迷曲剧音乐,印象最深的就是“曲胡”。我看排戏主要是看拉弦子,十分喜欢。村里经常排的节目是《路遇》《小金庄》《沙家浜》《龙江颂》……等。

当时,本村拉曲胡的青少年不少于20个,排戏的时候没有其它乐器,只有一大片曲胡团团围坐,同时伴奏,场面壮观令人陶醉。当时,农民乐手的曲胡大多都是自己做的,琴杆以枣木为主,清一色的毛竹琴筒,琴皮多以青蛙皮或猪尿泡为主要原料,统统是丝弦。松香是原始的化工原料。这些业余艺术家就地取材,以他们有限的经济条件和无限的聪明才智,尽量用最少的钱,办最多的事。

当时几岁的我,不顾一切地迷上了弦子,天天想跟着大人进城。一旦进了城,主要行动是:站到百货大楼乐器柜台前面傻看,小小的心灵里充满无限的遐想。

1973年秋天,母亲带我拉着架子车到庄稼地里拔青草,回家的路上我一直缠着母亲,让她给我借一把弦子(当时一把弦子,少说也得十来块钱,而一个成人每天的工分值只有一角钱上下。买弦子,十岁的我连想都不敢想),说只要借来,保证几天就会拉“走亲家”等等。突然有一天,母亲真的拿着一把手工制作的弦子回来了,我喜出望外,手舞足蹈。当时不识谱,属于听音自摸,无师自通。几天后我真的可以拉《走亲家》了。

记得有一年春节我挣了五分钱压岁钱,舍不得买吃买喝,到县城把五分钱全部买成了焊弦子的松香。由于不懂使用常识,回家后一次性都焊滴到竹筒上。平时弦子挂在屋里墙上,一次不小心把弦子碰掉地下,结果焊上去的五分钱松香统统被震掉了,那是一个少年全部的梦想啊!当时我抱着弦子哭的很伤心……几十年来,这件事微不足道的小事,我一直记忆犹新。

随着自己的不断努力,慢慢地,我加入到了村里的“弦子乐队”,学会了《歌唱祖国》《东方红》《大海航行》《我是公社小社员》等曲目。我们村的学校只要打预备铃,不是唱歌,而是几十把弦子齐奏革命歌曲。平时教室里面四周挂的都是各式各样的弦子,上课时做一道题,抬头看看墙上挂满的曲胡,那种幸福感是难以表达的。

1974年,临汝县高中改为“临汝县五七大学”,我进入了五七大学的文艺班,当时刚满11岁,学会了自理、节省,开始识谱,才知道除了曲剧原来还有豫剧,知道了《山鹰》《掩护》《游乡》《划线》《渡口》等戏。在学校第一次看到了黑白电视,第一次看到了黑乌蛇皮弦子,第一次由恩师杜书安先生给我近距离、系统性地解说弦子的种种知识。

由于少年单纯,思想集中,进步比较快。主要是主观特别喜爱的原因,废寝忘食地不断摸索,几个月后自己可以看着曲谱把他拉下来。1975年9月,文艺班学习结束,回村里继续上小学。当时唯一的学习就是到村里为数不多有收音机的邻居家里去听,经常有人逗我说:现在收音机正唱曲剧赶紧去吧。结果汗流浃背地跑到后根本没那事,才知道上当受骗了。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多次,我也不恼,以后再有发生,我还甘愿上当。

1975年至1976年期间,在收音机里学会了豫剧《红灯记》《杜鹃山》曲剧《杜鹃山》《龙江颂》《刘胡兰》《洪湖赤卫队》《江姐》等。当时好多段子都可以倒背如流,无论如何,从来没有听烦过收音机。它对我那个阶段的学习影响极大。

梁献君 

 
 
 
更多>相关信息
最近更新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联系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