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频道: 故事大全  评书下载  戏曲下载  剧本唱词  探索故事  儿童故事MP3

古代太监有哪几种称呼?太监有哪些品级?

   日期:2024-02-21    

太监,在人们的印象里,通常都是那种阴阳怪气的人,常常是奸恶的代名词。其实在古代太监有不同的称呼,那么古代太监有哪几种称呼?太监有哪些品级?

太监原称“宦官”,称呼太监是明朝以后的事情。太监,原本是古代职官的名称,在唐朝、辽时期都有太监官职的设置。

明朝是宦官最为盛行的时代,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便于管理宦官,使能各司其职,废内侍省,设九监、二库、六局,后来发展为二十四衙门,即十二监、八局、四司,各设掌印太监领导,专管皇帝及皇室吃喝拉撒睡等诸事,后来又设立了由宦官负责的东厂、西厂、内行厂,对官府和百姓进行侦缉和刑狱,又插手干预财政、管理皇庄、经理仓场、提督营造等。

宦官因为权势膨胀,于是拍马屁的人就多了,太监原本是少数上层宦官的称呼,而到了明朝,不论其职务高低,无不点头哈腰,以尊其长官之例,通通戴上了“太监”这顶高帽子。久而久之,太监便成为了日常用语。到了清朝,太监便成了宦官的通称。

其实,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和古人的世俗用语中,太监还有许多别的称呼,粗略地算了一下,也有几十种之多,现在以最为常见的称呼简单介绍之。

寺人:原指商、周二朝宫廷内使用的近侍小臣。后来专指经过阉割的宦官,“寺”音同“侍”。故称为寺人,寺人是早期宦官的称谓,西周春秋之时已见于文献,而佛教在西汉末年才传入中国,所以,不能将“寺人”和“僧人混为一谈。

宦官:又称宦者,为战国以后对阉人的专门称呼。秦汉至清朝以前的官方文书中,宦官、宦者是常用的正规称呼。

阉人:又称阉官、阉尹、奄人、奄官等。男人去势曰阉。势指的是人和动物的睾丸。阉本作奄。“奄,精气闭藏者,今谓之宦人。”在《周礼》中记载,奄人一般承担看门的任务,所以在“奄”字上加一个“门”为“阉”。

腐人:又称腐夫,即阉人的意思。腐人由腐刑而得名,腐刑即宫刑。“宫刑,其创腐臭,故曰腐也。”《汉书》中又有一说:“腐:宫刑也,丈夫割势,不能复生子,如腐木不生实。”

中官:又称中人、中臣、中使、内官、内臣、内监等。宦官多在宫中或内廷服役,这是相对与外朝而言,因此多以“中”、“内”之名冠之。宦官充使称中使,权势宦官称为中贵。

貂珰:貂、珰皆为汉朝宦官佩戴的饰物。貂,即以貂尾为冠饰,珰指的是冠首金属器物。“中常侍,秦官也。汉兴,或用士人,银珰左貂,光武以后,专任宦官,右貂左珰。”(《汉公仪》),后代据此以“貂珰”为宦官的别称、代称。

此外,宦官还有一些其他称呼,通常是这样的,一是宦官的上述主要称谓分别组合和演化,如“宦寺”、“阉寺”、“貂寺”、“妇寺”、“中珰”、“内珰”、“阉宦”、“内使”、“宫监”等等。

还有一种是具有感情色彩的称呼,其一尊称如“公公”、“老爷”;其二鄙称“宦竖”、“阉竖”、“内竖”;其三专指阉割了生殖器官,如“刑人”、“刑余”、“净身”;其四是以宦官的职务来称呼,如“黄门”,因汉朝皆以宦官充任黄门令、中黄门、小黄门等职而得名。

太监原来只是宫廷中的服侍人员,本无品级,随着宫廷中太监人数的增加,分工的划分,逐渐产生了等级。

至雍正四年(1726年),形成定制。最大的官职为“督领侍”,相当于朝廷的正二品官衔。

据《历代职官表》记载,太监的职制如下:

总管太监(四品,也有以七品执守待充者,官衔为宫殿监督领侍,宫殿监正侍,计14人。)

副统管太监(六品,官衔为宫殿监副侍,也有的是执守侍衔者,计8人。)

首领太监(八品使监,也有无品级者,计43人。)

笔贴式太监(八品侍监,此品级太监只有敬事房才有。)

太监(从事扫除、守护之役者,没有品级,人数也不定。)

不同品级的太监,穿着也不相同,一般来说,赏有太监顶戴的称为老爷;无顶戴的称为师父。

其实在清末,督领侍张德安,长春宫的大总管张谦和,二总管阮进寿就是二品顶戴——“红顶子”。大总管、二总管依次往下排分为带班太监首领,御前太监,殿上太监,另外,是众多的小太监和从事劳作的下层扫殿太监,等级森严,一级压一级。

此外,在各宫殿太监中,还设有总管、首领、掌案的、回事的,以及小太监。其他宫内各个处所,又分为首领、大师父、二师父、带班、陈人、最末一等就是徒弟了。太监头目都收徒弟,下班后,捧洗漱用具、拿扇、持麝尾,都由徒弟伺候。

到了晚清,随着各种需要,分管什么职责,就有什么太监的名目,如驮妃太监、侍膳太监等,连外国进贡来的自鸣钟,也有太监专门负责,称其为“自鸣钟太监”,可谓名目繁多,令人咋舌。

 
 
 
更多>同类信息
最近更新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联系方式